重塑育人生态 培育时代新人——南宁学院“三师一员”大讲堂探索育人机制改革新路径
  • 发布时间:2025-10-02
  • 点击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系统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南宁学院以“三师一员”协同育人体系为抓手,开启了新一轮育人机制的创新探索。9月30日,作为该体系阶段性成果展示与经验交流的重要平台——“三师一员”大讲堂第二讲隆重开讲,聚焦学科特色,共享改革智慧,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注入新动能。

本期大讲堂由校长李栋学主持,校领导班子、相关职能部门与各专业二级学院负责人及全体辅导员、班主任参加会议。活动特邀智能制造学院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同台分享,分别从“工科赋能”与“思政引领”的维度,生动演绎了“三师一员”如何在不同学科领域落地生根,形成育人合力。

智能制造学院:以“体系化建设”赋能新工科人才培养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智能制造学院以“三师一员”为核心,进行了一场面向未来的育人模式重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陶兴华从“目标规划、顶层设计、流程再造”三个层面,系统阐述了如何破解协同壁垒,构建起一个服务于智能制造特色人才培养的有机生态系统。党委副书记刘波则明确了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主导者”的职责,旨在筑牢学生成长的“防火墙”与“加油站”。班主任代表陶园分享的“五维联动”学风建设体系,展现了班主任作为“协同者”在学业指导与专业赋能上的精准发力,标志着学院学生工作从“管理”向“发展型赋能”的深刻转变。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学生C位”理念重塑育人价值坐标

马克思主义学院则从育人逻辑的源头出发,坚持“把学生放在‘C位’”,着力构建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三全育人”新格局。院长董艳从教育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三重维度,论证了“三师一员”工作的时代必然性与战略价值,分享了学院通过顶层设计实现各类育人资源同频共振的实践路径。兼职辅导员玉倩瑗的分享,则将思政课的“大道理”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微逻辑”,通过思想塑造、学风建设、生涯规划等关键环节,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日常管理工作的深度融合,打出了一套润物无声的“组合拳”。

校长李栋学在总结讲话中指出,“三师一员”协同育人工作是学校落实党中央教育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把“育人”融入到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良好局面的战略性举措。前两期大讲堂所展示的成果,充分证明了各学院在推进此项系统性改革中已形成特色、取得实效。他强调,育人改革唯投入方有产出,学校将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并要求全体教职工推动工作从“探索尝试”转向“深化提质”的“转段”新阶段,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三全育人”工作驶入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本次大讲堂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更是一次改革再动员。它清晰地表明,南宁学院正以“三师一员”协同育人体系为突破口,勇于打破传统育人模式的路径依赖,致力于重塑一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滋养学生成长的育人新生态,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南院智慧”与“南院力量”。

(学生工作处供稿 文/刘容杏 图/陈俊毅 一审一校:刘容杏 二审二校:邓斌 三审三校:王静静)

“三师一员”大讲堂第二讲现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