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南宁学院持续探索育人机制创新,着力构建特色鲜明、实效显著的学生成长支持体系。10月21日,学校在敷文园E104报告厅成功举办“三师一员”大讲堂第四讲。本次活动由学校纪委书记曹文军主持,特邀商学院进行专题分享。学校领导班子、各职能部门与二级学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与未来方向。
商学院以《双轮驱动,协同赋能——南宁学院“三师一员”协同育人的商院实践》为题,系统介绍了学院在协同育人方面的探索成果。学院党委书记蒙永亨指出,商学院秉持“融文于商,育人于行”的育人理念,构建起“一个核心、双轮定位、三项协同、四维赋能”的联动育人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双轮定位”明确了班主任与辅导员的不同职责与协同路径:班主任作为“专业之轮”,聚焦学业规划与行业认知引领;辅导员作为“成长之轮”,着力思想引领与人格塑造。二者通过信息互通、决策共商、行动联动的“三项协同”机制,共建学生成长档案,联合开展学情研判,共同打造品牌育人项目,最终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专业建设和学院品牌“四维赋能”。
在实践案例分享环节,班主任代表郭建辉博士以“双轮驱动,精准护航”为主题,介绍了毕业班“定向、分化、转型”三阶段育人周期模型,通过“微观干预”与辅导员协同化解学生成长风险。卢雯君与佟明老师结合带班实践,提出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为核心,构建辅导员“广度”覆盖与班主任“深度”引导相结合的“双引擎”育人格局,聚焦目标、过程与情感三个维度的协同,创新实施“鼓励式教育+数据化分析+创造性反馈”的闭环育人模式。尧品毅博士则从班主任的视角,分享了从兼职辅导员到班主任身份转变中的全过程育人实践,强调“三方协同”机制对推动工作的重要支撑作用。学生代表韦茜耘结合自身经历,谈到“三师一员”制度在学业引导、生涯规划与心理关怀方面带来的温暖体验,并表达了对更个性化、常态化、高效化成长支持的期待。
为促进经验交流与思维碰撞,本期大讲堂在“盲选”推荐分享代表的基础上,增设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学校副校长王宁章、李陶深,党委副书记韦粤桂,校长李栋学分别就各学院在“三师一员”实践中的共性难题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围绕班级建设、学业引导、习惯养成、成长数据库建设等关键培养环节展开深入探讨。问答之间,始终聚焦学生真实成长需求,注重“真问题、真解决”,推动大讲堂走出“口号化”误区,迈向务实深化新阶段。商学院代表就校领导提问逐一进行了回应与交流。
曹文军书记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三师一员”协同育人机制的实施,要求各学院以“如何做、如何做得更好”为出发点,明确目标、精准发力。这不仅是对现有工作成效的检验,更是推动教育回归本真、传递温度的重要契机。他提出两点要求:一是要在实践中持续深化“三师一员”协同育人工作,不停留于“做了多少”,更要关注“做成了什么”、“做好了什么”;二是要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协同育人,打破学院壁垒,实现学业指导、生活关怀与思想引领的无缝衔接,构建真正的育人共同体。
“三师一员”协同育人机制实施以来,各二级学院结合学科特色与学生发展需求,积极拓展育人路径,推动“三全育人”从理念走向实践、从碎片化走向系统化。未来,南宁学院将继续丰富育人载体,完善协同机制,全力构建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新生态。
(学生工作处供稿 文/刘容杏、林月梅 图/苏显鉴 一审一校:刘容杏 二审二校:邓斌 三审三校:王静静)

“三师一员”大讲堂第四讲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