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已步入关键阶段。为营造“人人关注评估、人人重视评估、人人熟悉评估、人人参与评估”的浓厚氛围,学校官网及官方微信公众号特别推出“审核评估大家谈”专题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积极分享对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认识与理解,展示迎接评估工作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特色做法。通过交流经验、探讨思路、分享举措、共谋发展,我们致力于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的目标,全面推进学校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第六期“审核评估大家谈”中,我们荣幸邀请到学校团委书记李志,与我们共话审核评估、共谋迎评促建。

请李志书记谈谈学校团委服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思路。
校团委作为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和实践育人的重要实施力量,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学生理想信念根基,为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搭建五育第二课堂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校构建“五导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注入青春动能。
请您谈谈学校共青团如何加强学生思想引领?
一是实施“青春领航”行动,擦亮青春底色。通过强化组织育人,以落实“三会两制一课”制度为基础,筑牢学生思想进步的坚实根基;通过丰富教育载体,把主题团日活动、红色实践融入学校大思政体系,以提升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增强教育实效;通过加强骨干培养,以“青马工程”培训班为抓手,锤炼学生的政治品格。近两年,学校共发展团员589人,向党组织推荐优秀团员2092人,培养青马学员近1000人,学校团委获评“广西五四红旗团委”。

开展“广西三月三 不孤嘉年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大课堂
二是实施“青春建功”行动,锻造青春本色。通过深化“不孤”志愿服务德育品牌建设,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助力学校服务地方发展。近年来,我校学生志愿者注册率保持在97%以上,同学们参加志愿服务的热情持续高涨,在各级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充分展现了南院学子的责任与担当。学校荣获第一届学青会志愿服务工作优秀组织奖、南宁市青年志愿服务工作优秀支持单位等奖项,也充分彰显我校学生的良好精神风貌。

学校获评第一届学青会志愿服务工作优秀支持单位

学校获评南宁市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奖
请您详细谈一谈“不孤志愿服务”的建设情况和工作成效?
“不孤志愿服务”是学校德育工作品牌,培育学生具有“崇德、友爱、责任、奉献”的不孤志愿服务精神是共青团强化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把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促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旨在持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进一步推动同学们自我成长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深度融合,使学生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充分施展才华、锻炼意志,实现自我价值。为不断赋能“不孤志愿服务”品牌,团委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强化建设:
一是立足首府,塑造一支强有力赛会志愿服务团队,在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环广西国际自行车大赛、南宁马拉松比赛等多个赛会活动中擦亮我校青年志愿者的名片;
二是辐射周边,搭建“解邻人”扶弱助困志愿服务团队,在社区、学校、养老院等地开展志愿支教、敬老慰问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成为贴近群众、服务地方的“解邻人”;
三是遍地开花,“孵化”公益志愿服务团队,近两年,学校各级团组织新建志愿服务基地17个,广大学生围绕社会治理、生态保护等领域形成专项公益服务团队,使参加志愿服务成为学生的思想自觉和行为自觉;
四是扎根基层,常态化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丰富服务内涵,强化基层历练,为广大学生灵活打造增长才干、服务社会的多元平台。学校每年组织近20个团队开展三下乡实践活动,近两年获自治区重点团队立项5个、自治区优秀实践团队1个、“笃行计划”全国示范性团队1个。

我校志愿者顺利完成第一届学青会手球比赛志愿服务工作

学校开展2024南宁女子半程马拉松志愿者培训活动
李志书记,请您谈一谈学校如何推动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有机结合需要制度保障和资源整合。学校构建的“五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进一步凸显了“教学-学工”的协同联动机制,推动“两个课堂”深度融合,在目标、内容、评价上实现“三统一”。
1. 目标统一: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的“思想引领、素质拓展、实践育人”功能与第一课堂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的目标紧密结合,完善了由品德教育、身心素质、人文审美素养、专业素质、通用能力五大模块组成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共同服务学生全面发展。
2. 内容衔接:在“五导向”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中,学校建立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实现矩阵,把学生社团作为第一课堂的具体延伸,逐步把第二课堂活动的实现路径打造成学生自主学习、全面发展的主渠道,实现“活动项目化、项目课程化”。
3. 评价贯通:自2024级开始,学校把第二课堂学分要求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学生在第二课堂五大模块的学分考核要求,使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在人才培养大体系中实现评价贯通。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您介绍学校团委为学生搭建了哪些平台?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是落实“五育并举”培养学生发展的重要载体。团委立足青年成长规律,努力推动第二课堂有真招见实效,搭建多元化发展平台,丰富课堂内涵,着力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生态。
1.以德育铸魂,筑牢思想根基:主动以“青春领航”和“青春建功”两个行动融入学校思政体系,打造“行走的思政课”,组织青年学生深入红色基地和乡村振兴一线开展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中厚植家国情怀。

学校每年开展党团知识竞赛

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开展社会实践
2. 以智育赋能,强化专业发展:依托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和“一专一品”学科竞赛培育项目深度融合,重点抓好青字号“挑战杯”等赛事,将竞赛项目与专业学习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形成“课堂学理论、实践练本领”的良性循环。

学生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广西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3金5银16铜

举办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之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
3.以体育强身,涵养拼搏精神:广泛开展“新生定向越野”“社团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协同教育学院组织开展田径运动会和各类球类比赛,引导学生从“被动锻炼”转向“主动健康”。

举办田径运动会

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大学生马拉松接力赛
4.以美育润心,提升人文素养:广泛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中国—东盟”电影音乐节等活动,将美育活动融入通识教育课程,鼓励学生参与艺术创作,在审美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

举办“中国—东盟”电影音乐节

组织学生参加书画艺术交流实践活动
5.以劳育塑行,锤炼实干品格:强化“不孤志愿服务”德育品牌在劳动教育的功能发挥,突出学生在公益劳动过程中实现的个人成长和心灵升华,向更广大学生群体传递积极向上、无私奉献的价值观和劳动观。


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生产劳动
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是对学校育人成效的全面检验,更是推动改革的重要机遇。校团委将始终锚定“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深度融合为抓手,引领青年锤炼过硬本领,以“五育”赋能成长,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青春作为,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谱写更加绚丽的青春篇章!